推动岭南文化绽放时代新韵!第五届“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圆满举行

时间:2025-06-29 12:13:00

6月28日,第五届“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在佛山大学举行。本届座谈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佛山大学主办。

座谈会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宇航主持。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杨敏,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佛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一级调研员邓翔,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会专家就“人文湾区建设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杨敏表示,会议征集的论文集主题鲜明、视角多元、成果丰硕。省文史馆将继续发挥好专家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化调查研究,积极咨政建言,共同擦亮“人文湾区”的金字招牌,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胡泉在致辞中提到,过去一年《羊城晚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鼓与呼,并介绍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推进系统性变革实施方案》中的全新构建Pearl对外传播品牌、精心打造岭南文化大模型等内容。

邓翔介绍了佛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创新做法与思考,包括完善法规体系与名录管理、深化“活态传承”实践、推动“非遗进校园”、构建全民共享“社会课堂”、塑造鲜明城市品牌等。

骆少明表示,长期以来,佛山大学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全方位、多层次深耕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持续为守护文化根脉、激活创新基因贡献佛大力量。接下来,将持续以适当的载体传承好、利用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在数字时代“活”得更久、“走”得更远。

在上午的主题发言环节,张春雷、秦剑洋、李素华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以非遗和老字号为依托创建传统中医药文化(广州)生态保护区的思考”“双向赋能协同共生:文化生态理论下佛山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等主题发表真知灼见。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三场分议题座谈会。与会代表就“大湾区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文化自信”“大湾区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与数字赋能”“大湾区文化遗产的育人实践与模式探索”展开专题讨论。

南方网 粤学习记者 林丽丽 谭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