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首次发现植物界“活化石”松叶蕨

时间:2025-08-22 09:03:00

8月19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景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曾先生,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赤石街道的一棵榕树的树干腐殖质层中,发现了两株蕨类植物。经中山大学植物学博士刘忠成现场鉴定,确认该植物为濒危维管植物松叶蕨(Psilotum nudum),系该物种在深汕的首次记录。

本次发现的松叶蕨生长于一棵大榕树树干腐殖质层中,高约20厘米,具二叉分枝呈独特“Y”字形结构。专家推测,此次出现的松叶蕨可能是随榕树移栽被引入的,与这棵树同期移栽的约30棵榕树,其树干腐殖质层也可能陆续出现孢子萌芽。

松叶蕨(别名:松叶兰、铁扫把)是松叶蕨科多年生附生蕨类植物,被誉为植物界“活化石”,是现存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约3亿年前的泥盆纪,比恐龙统治的侏罗纪早三个纪元,约两亿年。

该物种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发现,但野生种群数量稀少。《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将其列为易危(VU)。

近三年的深汕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显示,深汕地区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1101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紫纹兜兰)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3种(茶树、福建观音座莲、黑桫椤、金柑、金毛狗、荔枝叶红豆、卵叶桂、软荚红豆、水蕨、苏铁蕨、桫椤、土沉香、锈枝红豆)。

此次发现的松叶蕨虽然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但仍是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古老濒危物种,丰富了深汕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记录,也为研究维管植物演化及生态保护提供了关键样本。生态环境部门温馨提示:松叶蕨作为濒危物种,严禁破坏或采挖,需共同维护其原生环境。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