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宣布“驱逐伊朗驻澳大利亚大使,澳大利亚驻伊朗大使馆暂停运作”,并将通过立法把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这是二战以来澳大利亚首次驱逐外国外交官。
这一“外交危机”的导火索是澳大利亚政府指控伊朗在澳大利亚境内“至少指使了两起反犹袭击事件”。而伊朗官方否认相关指控并予以谴责。澳伊关系因此被推上风口浪尖,引发国际社会对其背后隐情的猜测。
澳伊“外交危机”本质上是伊朗与西方世界整体关系不断恶化的缩影。澳大利亚虽地处大洋洲但在族裔认同、政治制度、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都与欧美国家保持高度一致,是西方世界的重要成员。长期以来,伊朗尽管与美国交恶,但仍与大部分西方国家保持正常外交关系,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
但近年来,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越来越不把伊朗视为一个“正常国家”。个中缘由比较复杂,伊朗国内因素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具体来讲,以伊斯兰革命卫队为代表的非国家行为体对伊朗政府对外决策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导致伊朗对西方国家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从而加剧了双方的抵触感与不信任度。
伊斯兰革命卫队在伊朗国家影响力大幅度上升主要归因于以下因素:
其一,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及强硬保守派的支持。伊斯兰革命卫队出身成员构成了政府强硬保守派的基本盘。他们利用手中的军事权维持伊朗国内秩序,成为支持伊朗政权稳定的主要力量。
其二,自伊朗遭受美国“极限施压”以来,不利的国际环境为伊朗革命卫队提升影响力创造了机遇。近年来,伊朗为了突破美国的“极限施压”,将约一半的石油进出口交由伊朗革命卫队转运与销售。伊朗革命卫队还插手其他经济活动,已成为伊朗国内最富有的既得利益集团。
其三,伊朗革命卫队的影响力在2023年巴以冲突爆发以后继续增强。伊朗革命卫队在推动伊朗通过代理人网络支持哈马斯、反犹太主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哈梅内伊年事已高,特别是在今年6月份的伊以“12日战争”之后,其越来越少出现在公众面前。有传言称,哈梅内伊已经将权力移交给伊朗革命卫队相关成员。虽然该传言的真实性仍待证实,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革命卫队在伊朗政坛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而正式的政府职能部门及机构却在伊朗内外决策过程中被边缘化。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澳大利亚为何把矛头直指伊朗革命卫队,并将其列入“恐怖组织”了。
澳大利亚调查这两起反犹事件的细节,外界难以知晓。但在7月,英、美、法等14国谴责伊朗情报部门在这些国家频繁策划暗杀、绑架和骚扰事件。这说明澳大利亚政府同样认定伊朗正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西方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利用当地反犹情绪从事破坏性活动——而其幕后黑手就是伊斯兰革命卫队。
这次澳伊“外交危机”不会是伊朗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的终点。近期,伊朗与英、法、德三国围绕核问题的谈判破裂,欧洲联合重启对伊朗制裁迫在眉睫。伊朗外交空间正在被进一步压缩。西方国家认为,伊朗缺乏弹性的核谈判立场,可能是由于强硬保守派及其背后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正在接管权力。可预见的是,未来,伊朗面临的西方联合压力会继续增加,而国内改革派与革命卫队及强硬保守派的矛盾也会继续加剧。伊朗国家前景将依然处于较大的不确定性之中。(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韩建伟)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