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霞光照耀下的霞山渔人码头。李静 摄

帆船状的高楼与红嘴鸥游船相映成趣。肖子力 摄

在调顺岛邂逅“蓝调时刻”。肖子力 摄

微明的晨雾中,工作人员正在起盐。韦徐茂 摄

吴川覃巴镇的“蓝调时刻”。陈永明 摄

沉浸在蓝调中的东海大堤蚝田。罗锦屏 摄

湛江文化中心亮灯,轮廓如海浪翻涌。何其锐 摄
你可曾见过这样的湛江?当黎明初醒或暮色将尽时,太阳徘徊在地平线边缘,仍有一段时间的阳光照射到高空大气层。一种深邃而神秘的蓝色温柔笼罩着此时的湛江。
这便是摄影师们无比珍视的“蓝调时刻”。光影柔和,无论人物还是景致,都在这短暂的魔法中,被镀上了一层别样的诗意蓝光。
对于湛江这座滨海之城而言,“蓝调时刻”更显魅力。1243.7千米的海岸线、开阔的海湾与岛屿,铺展无垠的深蓝画卷,海天交融,宁静深邃。当湛江披上这层蓝调的外衣,这座滨海之城无穷的浪漫气息演绎到极致。
天海一色的深邃画卷
如果说,“湛江蓝”是海风轻抚过渔港时沉淀下的静谧时光,那“蓝调时刻”的湛江,便是这份静谧被天光与海色共同淬炼出的深邃。它褪去了白天里“湛江蓝”的明媚,将那份海风带来的宁静与温润,调和进一片更为神秘、撩人心魄的蓝色基调中。
天刚蒙蒙亮,金沙湾的沙滩和观景平台上就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他们大多是来看日出的,有的裹着薄外套抵御清晨的凉意,有的三五成群地低声交谈,还有些摄影爱好者早早架好了三脚架,不时调整着参数。
此刻,天空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蓝,像一块巨大的、尚未完全擦亮的玻璃。对岸坡头区的楼群、蜿蜒的海湾大桥、还有近处的棕榈树……全都沉浸在了这片微凉的蓝光里。
不止金沙湾,海边的蓝调时刻在多个角落都上演着同样的静谧与期待。在徐闻盐场,已有早起的盐工开始劳作,耙收着结晶的盐粒,呼吸着一天中最清新的海风。而在开阔的南三岛,无垠的海面与深邃的天空融为一体,构成一片纯粹的蓝色秘境。沙滩上,三三两两的赶海游客弯腰拾起被海浪送上岸的贝壳,与这片蓝共同守候着破晓时分。
就在这短暂的、蓝调主导的宁静里,这座城市渐渐苏醒了。自7月1日海湾大桥免费通行后,东西两岸的交通流明显活跃起来。此刻,桥上已隐约传来车辆驶过的声响,车灯光束划破微明的晨雾。新的一天,正从这片深邃而温柔的蓝色中,带着咸腥的海风气息悄然萌动。
与现代光影交相辉映
当夜幕降临,下班归家的人们穿行在车流之中。不经意间抬头,一片熨帖人心的蓝便映入眼帘——那是黄昏时特有的蓝调时刻,像一剂温柔的抚慰,轻轻拂去一日的疲惫与尘埃。
驻足于调顺岛畔,视野豁然开朗。眼前,灵感源于非遗“调顺网龙”的湛江文化中心,如海浪翻涌、又似蛟龙腾跃的现代轮廓,被星河般的灯光精准勾勒出建筑立面上灵动的三角肌理。超白玻璃与铝板在光影深浅变幻间,将“网龙”鳞甲的波光粼粼演绎得淋漓尽致。
作为新地标,湛江文化中心建筑造型富有现代感和科技感。放眼望去,建筑的科技感之光与海面的自然粼光在水面交织融合,非遗主题的现代设计在深邃的蓝色背景衬托下,焕发出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成为蓝调时刻最动人的风景线。
目光掠过这片光之海,对岸的金沙湾亦被渐次点亮,高楼轮廓被灯光镶上了金边。此刻,城市的璀璨灯火、海湾的深邃蓝调、沙滩的点点微光,在渐沉的暮色里浑然一体。这幅融合了现代活力、自然诗意与蓝调魔力的景象,在眼前的海岸铺展开来。
城市的节奏在暮色中悄然放缓,白日里的车鸣人声,仿佛被这深蓝的天幕温柔降噪,成为城市温柔的低语。观海长廊的步道上,散步的人们脚步变得悠闲,或驻足凭栏,或坐在长椅上,任带着咸味的微凉海风拂过面颊,带走忙碌后的倦意。
而在这珍贵且短暂的蓝调时刻里,时间仿佛也放慢了脚步,让人只是感受着海风、灯火与无垠的深蓝共同编织的这份宁静。这份于喧嚣边缘觅得的安宁,何尝不是这座滨海之城别样的馈赠。
邓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