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37号公告
对25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并实施保护

网站截图
其中
来自云南的
永德诃子、巧家小碗红糖
禄劝板栗、江川大头鱼
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一起来了解
↓↓↓
永德诃子

永德县是我国诃子的主要分布区,是南药诃子的主要产地和全国诃子中药市场的主要供给地。永德县诃子总资源面积31.3485万亩,常年挂果成熟诃子大树约22.7万株,每年干果产量800至1000吨。2012年2月,永德县被省科技厅和省食药监局命名为“云药之乡”;2015年2月,永德县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诃子之乡”。

多年来,永德县高度重视诃子资源开发利用,依托近1000吨的年干果产量,衍生出诃子汁饮料等系列产品,近年来年均销售额持续稳定增长,为产业链上下游创造了持续收益,推动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带动了永德物流、包装等配套行业发展。作为“中国诃子之乡”的核心产业,诃子及其制品融入群众生活,成为地域文化符号,增强了群众认同感。此次地理标志认定后,品牌效应将进一步释放,为永德县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稳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巧家小碗红糖

巧家县种植甘蔗、制作红糖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据《巧家县志》记载,1736—1795年,巧家蒙姑岳氏运铜到弥勒竹园镇,回程引进了甘蔗种植,榨红糖技术也由此而入,直到现在仍保留了完整的古法手工制糖技艺。巧家小碗红糖俗称“碗碗糖”,是昭通七宝之一。红糖从精选青皮甘蔗压榨取汁,到传承“九锅连环”的古法熬制,再到标志性的小碗定型,十八道工序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地优良、风味独特。2017年,巧家小碗红糖制作技艺入选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0年,“巧家小碗红糖”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为其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做好“土特产”文章,巧家县积极推动产业升级。依托专家工作站,持续发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组织蔗农和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稳步推进“高产优质”蔗园基地建设,引入现代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标准化水平,并配套政策支持完善产业链条,坚持精品化、生态化、有机化发展理念,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策”五良融合发展思路,推动红糖产业提质增效,让小碗红糖这一传统特产焕发新的生机。
禄劝板栗

禄劝县地处滇中北部,拥有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板栗的生长,是云南省板栗主产区之一。禄劝板栗有“生虫少、口感好、上市早、收市晚”的优势,香、面、甜皆备,煮、炒皆为上品,备受市场青睐,闻名全国。“云杉牌”板栗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A级绿色食品认证。

据统计,全县板栗种植面积已达26.2万亩,目前挂果面积15.3万亩,总产量高达3.6万吨,产值超过2.74亿元。随着板栗产业的不断发展,禄劝县积极探索板栗产业与食品加工、生态旅游、民俗文化、电子商务等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举办网络直播、参加各类展会等方式,不断提高“禄小劝”林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江川大头鱼

“江川大头鱼”学名大头鲤,是云南特有的珍稀名贵土著鱼种,分布于江川区星云湖,是当地的名贵特产。历史上是我省的“四大珍稀名贵鱼类”之一,2011年被评为“云南六大名鱼”之一。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所以得名“大头鱼”。

为大力开发、保护、利用和规范“江川大头鱼”这一品牌,江川区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获核准注册,此次又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大头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随着“江川大头鱼”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其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源 云新闻综合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今日临沧、永德新闻、巧家融媒、江川发布、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