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仪
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首次在教育学类下设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设立该专业的两所高校。开学在即,这批新生即将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专科层次的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归属于管理学类,侧重运营管理;而新设本科专业则强调“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培养。这是人才培养定位的升级,体现出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导向。
对广大有孩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如今,“生不起”的矛盾已逐渐缓解,但“生得起,养得难”仍成为许多家庭的现实困境。三岁以前的婴幼儿由谁带、怎么带?双职工家庭缺乏时间,靠老人照料又常面临体力不足和观念落后等问题。因此,具备专业能力的托育人才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迫切需求。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新兴开设专业,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大学生们具备带娃经验,仍是一个现实问题。抚育婴幼儿成长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仅凭理论远不足以应付棘手复杂的情况。高校若能安排学生进入托育机构见习,或建立校内模拟育儿实训基地,让他们在真实哭闹、喂养、安抚、游戏等细节中反复磨炼,就能事半功倍,提升他们的实操能力。相关部门可推出带有激励性质的政策措施,比如给予培训津贴或提供学历考核之外的配套认证,让更多人愿意投身这一行业。
高校培养“带娃专家”,是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的体现。长远来看,稳定输出的托育人才将有效减轻家庭育儿压力,既是对国家生育政策的有力支持,也有助于构建更友好的生育环境。
(作者系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24级研究生)
来源:华声在线